華能北方公司扶貧紀實:草原鄉村煥新顏
來源: 時間:2020-08-26 14:39
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陳瑋 報道 八月的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種畜場白音化嘎查(村)紅墻碧瓦,牛羊歡叫,秋意濃濃。很難想象,這里在20個月以前還是國家級極度貧困村。
白音化嘎查屬半農半牧地區,農牧業基礎薄弱,全村170戶居民中貧困戶占53%。“貧困”趕不走,“小康”進不來,靠天吃飯、土里刨食,貧瘠土地上的日子像日出日落一樣恒定,嘎查村成了扎賚特旗脫貧攻堅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,村民們走到哪都抬不起頭。
2011年4月,華能北方聯合電力公司(以下簡稱“北方電力公司”)扶貧工作隊走進了草原,扎進了沉寂的嘎查村,更帶來了養殖“致富寶”。
兩個月后,曾為養家發愁的貧困戶小包巴乙拉,領到了20只基礎母羊,扶貧工作隊則當起了種畜“保姆”,將改良配種技術課“搬”到了村民炕頭上。當年底,小包巴乙拉的羊群就增加到38只。
“三年光景,大尾寒羊增至100只,我家的人均收入由900元提高到5100元,整整翻了五番。”小包巴乙拉從此挺直了腰桿。
產業找對頭,脫貧有奔頭。北方電力公司精準施策,幫扶嘎查發展起大尾寒羊、西門塔爾牛等畜牧業養殖,扶到了點上。同時,建設改良站,引進新技術,改良新品種,傳統農牧業得到延續發展,幫扶更幫到了“根”上。2018年底,白音化嘎查在扎賚特旗196個貧困村中率先脫貧出列。
自2018年5月駐村至今,48歲的扶貧工作隊隊長包海柱早已成了一名嘎查村人,幫村民解決實際困難,是他最記掛的事兒。
前幾天,75歲的村民包哈斯巴根大叔打來電話,催問包海柱何時去家里吃飯。他憨笑著答應,也緊著叮囑大叔月末記得去醫院復查。
2019年元旦,包哈斯巴根傍晚突發腦溢血,駐村的包海柱驅車130公里,將老人送到興安盟醫院急救,并陪護至凌晨。在鬼門關上搶回一條命的包哈斯巴根,從此將包海柱視為親人。
“已經脫了貧,咋還要扶貧?”看到扶貧工作隊依舊奔波在村頭巷口,村民不禁問道。“我們還要做好扶貧‘最后一公里’,把你們送上小康致富路哩!”扶貧工作隊隊員邊走邊說。
為防止返貧與新發生貧困,扶貧工作隊進一步建立貧困戶動態管理和脫貧幫扶長效機制,確保全面小康路上“一個都不能少”。近十年,北方電力公司先后資助貧困大學生37人8.9萬元,累計投入危房改造資金83.05萬元,42戶貧困戶喜遷新居……
扶智凝心,技能強身。堅持做好嘎查集體經濟建設、改善整治環境等基礎性幫扶任務的同時,北方電力公司還積極拓展技術幫扶,把農牧業專家“請”進了村務微信群,隨問隨答,把脈問診,為村民科學養殖、優質化改良肉牛送上科學致富經。
“一頭牛最低能賣1.5萬元,每年養牛收入就30多萬元。”45歲的春光是技術幫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,作為村里的養殖產業帶頭人,他積極發動貧困戶一起養牛,分享經驗,抱團致富。
有產業、有技術,看著存欄的51頭西門塔爾牛,春光不由哼起了小曲兒,跟他一樣脫貧致富的嘎查村民們,臉上漾起了笑容。
定點幫扶十年,北方電力公司累計投入462.05萬元幫扶資金,帶領嘎查村繪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鄉村新畫卷。
責任編輯:劉卓 投稿郵箱:網上投稿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7區18號樓
郵編: 100070
Copyright©2011-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電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新聞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